個人閃亮.團體榮譽 「中聖、中聖、中聖……」勝利的呼聲響徹校園。中聖健兒們勇奪了港九區學界田徑比賽(第三組二區)男子全場總團體冠軍、男子甲、乙組總團體冠軍、丙組殿軍等的榮譽。運動員那昂揚的士氣,伴隨著一張張滿足與自豪的笑臉,映照在大大小小的獎座、獎盃與獎牌上,互相輝映,閃爍著最美麗、最撼動人心的璀璨光芒。然而在輝煌成績的背後,這一切確也得來不易……
猶記得多少個夜幕低垂的晚上,在我正要離開校園的時候,卻看到運動場上仍充斥著同學和老師的身影!他們有的在咬緊牙關地刻苦練習、有的在與老師研究策略,力求改進、有的正在收拾各式各樣的器材……同學們的熱情與幹勁、認真與堅持,在我心中拼砌成一幅專屬於「中聖」的美麗圖畫,能教所有的疲憊驅散!常言道: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,要在比賽場上穩操勝券,反複的練習、艱苦的體能訓練絕不可少。運動員往往需要重複特定的動作、踏上相同的跑道數百次、數千次才能希冀得到微小的進步,很難想像在無數個的日與夜,如此刻板艱辛的訓練當中,他們是如何堅忍地熬過的呢?最難能可貴的是,我們的運動員不只著眼於個人的成就,更重視的是團體互助的精神,師兄帶領著學弟們向著共同的目標奮進,互相鼓勵鞭策,甚至向老師要求額外的操練,在這種榮辱與共的精神裡,讓彼此的情誼得到滋長,建立純厚的友誼,這不是比拿下獎項更難能可貴嗎?正是因為這份認真與堅持的熱情深深打動了老師,讓學校在行政上作特別的安排,好讓運動員能順利於考試期間作賽,全力爭勝!
比賽當日,隊員們有的盡情地吶喊助威、有的忙於拍攝記錄、有的正為準備作賽的隊友拉筋按摩,他們那認真的態度、團隊的精神,看在眼裡尤是感動,於我心中中聖的運動員已是不戰而勝了!賽場上運動員英姿颯爽、神釆煥發,不只為了爭取個人獎項而努力,彼此有著共同的目標,朝著「團體冠軍」的殊榮奮進,小小年紀已能彰顯運動家的精神與襟容,如何不教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呢?
賽後記者訪談運動員得獎感受,無獨有偶的是各人皆將功勞歸於團體,他們紛紛感激老師、教練的悉心栽培和無私的奉獻!慶功日裡,老師曾問運動員:「這裡給了你們甚麼呢?」一名隊員不加思索的回答:「這裡給了我另一個家!」當下老師和隊友們都感動不已!要知道,關係從不是單向的,憑藉我們攜手努力,才能將這裡構建成一個家!
在我們中聖這個家裡,老師諄諄善誘、悉心關愛;學生尊師重道、克盡己任,呈獻各自的美好,便能拼湊出團隊的榮譽,對田徑隊如是,對所有校隊、整所學校,甚至社會、國家亦然,這也正是我們所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1.。讓我們努力恪守崗位,努力閃出獨特的亮光,聚集成群,點綴繁星璀璨的夜空,榮耀主名。
陳惠華校長
二零二三年四月十二日 註: 1.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(2021)《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公布。
|
|
![]() |
|
![]() |
|
|
|
中聖家書 各位親愛的中六畢業生:
相聚的時光總是如斯的彌足珍貴……
在你們升上高中的那個盛夏,正是我踏上征途多年以後重回中聖大家庭懷抱的日子!在一張張陌生的臉容中,慶幸能遇上你們這群既善良又熱情的小伙子,真教人倍感溫暖!
歲月悠悠,你們的高中生活於時而停課時而復課中悄然而逝。猶記得於你們最後的上課天,我們肅然地高唱校歌,不少同學早已紅了眼睛,潸然淚下!我在台上舉目凝視著你們那端正的坐姿、專注的神情、尊敬師長的態度,除了讓我感到安慰,更多的是不捨之情。當下我給你們發了兩道題目。第一道題:「回顧在中聖書院的歲月裡,學校為你帶來了甚麼呢?」或許你們的答案是學科上的知識、能交上志同道合的朋友、能遇上愛護你們的師長……這些固然非常珍貴,而我更希望的是學校能為你們帶來「第二個家」,以滿滿的愛與關懷灌溉你們,好讓你們茁壯成長,成為果實纍纍的參天大樹,無懼風雨滿途的前路!我願藉著以下經文為你們送上點點祝福,那時約書亞正踏上爭戰的征途,爭取上帝所賜流奶與蜜之地。上帝鼓勵約書亞說:
「我不是吩咐過你要堅強勇敢嗎?所以,你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慌;因為你無論到哪裡去,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。」約書亞記1:9
我的第二道題是:「同學,你又能為中聖書院帶來甚麼呢?」相信同學的答案定是繁花似錦、五彩紛呈;而我惟盼你們為學校帶來一個活好每天、敬畏上主、把握人生種種機遇、勇於向前闖練、自由翱翔、閃耀光芒、貢獻社會的好人,僅此而已!
親愛的中六同學,在此祝願你們能以閒庭信步的姿態,本著正直善良、堅強勇敢的心迎接未來的挑戰,為夢想努力拼搏,相信前路定必風景盎然,美不勝收!且記著,中聖書院這個家定會本著上帝的愛成為你們的後盾,永遠愛著你們。
陳惠華校長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
|
|
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
|
|
勇於嘗試、不輕言放棄的鑰匙:成長思維
《態度定高度》1.一書記載了哈佛大學37節讓菁英邁向成功的必修課堂,有趣的是這些課堂並非甚麼艱深難解的專題研究,也非甚麼高深莫測的機械算式,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、涉及待人接物的處世「態度」。這正與中聖書院一直以來秉持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。 近年來,我們致力培育學生抱持「成長思維」2.的心態,讓孩子相信能藉著後天的努力發掘及發展所長,並且明白每個人都擁有六種美德及二十四個品格強項,誠然這些品格或強或弱確因人而異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能把它們全數擁有,不缺其一。當孩子對此滿有信念,明白自己擁有這些能力,且能夠透過努力把能力增強,輔以家長及老師的教導和鼓勵,相信孩子更能勇於嘗試,不會輕言放棄。 中聖書院培養孩子建立「成長思維」,「成長思維」有助孩子以正向思維面對困難和挑戰,藉著愛與教育潤澤心靈,在青蔥的歲月裡擴濶視野和識見,活出豐碩美滿的人生。各位家長和同學,讓我們挽手擁抱「成長思維」,以困難為成長的契機,抱著積極正向的人生觀昂首邁向成功。
註: 1. 韋秀英﹕《態度定高度》,台灣﹕大樂文化, 2016。 2. Carol S. Dweck, Ph.D. “Mindset – The new Psychologhy of Success”. UK : Ballantine Books, 2016
|
|
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
|
|
校長勉勵
各位親愛的中六畢業生:
感恩能與你們相遇,伴著你們走過中學階段,見證你們的青蔥歲月,目送你們踏上人生的另一旅程。回顧過去三年,實體校園生活縱是驟復驟停,但這教短暫的相聚時光更顯彌足珍貴,讓人陪感珍惜!校園裡仍然滿溢著你們的歡聲笑語,踏滿了你們成長的足印!
記得多少個早上,我與當值領袖生或是早到的同學談天,讓我更能明白你們的喜好和想法;又或是在校長室裏,與計劃到外地升學的同學談著夢想,說說未來!猶記得精彩的籃球比賽中,球員英姿颯颯、好不威風,捧場的同學喝采不斷,吶喊如雷。在中六最後上課天的周會裏,我們一起回顧片段中的「小幸運」,讓人捧腹大笑,其間閃爍著專屬於你們的青春光芒、透現著你們的無限創意。當天我述說了約書亞的故事,旨在為你們迎戰文憑試打氣,讓你們不要懼怕前面的挑戰,勇敢向目標奮力跑去……這一幕一幕不停地浮現於腦際,莫不教人甘之如飴。
親愛的中聖畢業生,今天你們已經過文憑試的洗禮,向著人生的另一階段邁進。將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及陪伴你們成長的老師,你會否感到迷惘不安、徬徨不定?這不就像約書亞失去了陪伴他的摩西,踏上應許之地的征途嗎?今天我仍要為大家送上約書亞記1:9
「我不是吩咐過你要堅強勇敢嗎?所以,你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慌;因為你無論到哪裡去,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。」
同學們,不要懼怕及驚慌,要堅強勇敢,班主任和老師們仍會不斷的為你們打氣、祈禱,我們一直都在。更重要的是創天造地的神,一直看顧及與你們同在。
P.S.執筆之際,心裡對你們尤是惦念。故我關上房門、屈膝、頷首低眉、撫著一幀幀的學生照,於禱告中一個又一個的唸著你們的名字,盼望你們活出精彩、豐盛的人生。
中聖書院 陳惠華校長 二零二二年三月十八日
|
|
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
|
|
孩子走在中聖書院的足印
您們好! 您們知道孩子在中聖書院留下了怎麼樣的足印嗎? 相信能回應這道問題的最佳人選,莫如中聖的孩子了! 第四十三屆畢業典禮剛於六月十一日,在全體老師、職工們的努力籌備及悉心安排下順利舉行。當天許多中六畢業生一早便回校探望老師,與同學聚舊,懷緬過去六年的美好時光。為了歡送畢業生離開中聖校園,開展人生的另一篇章,學校特意為畢業生製作了特刊,好讓每個同學都能分享校園生活的點滴和感受,藉以盛載他們的青蔥歲月。現摘錄畢業生點點感言與家長們分享: 「好感謝上帝給我認識到中聖書院,一同經歷神的愛和成長……知道自己是神所愛惜的孩子。」 「中聖是個好地方,我會時常掛念的。」 「多謝中聖俾呢個平台我,令我成為今日冇令自己失望的自己。」 「中聖書院讓我有一種溫暖和愛的感覺……我真是不捨得中聖全校老師。」 「中聖係一間充滿愛的學校……感謝老師的教導,各位同學呢六年的陪伴……中聖永遠是我第二個家。」 「我與老師、同學們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充滿歡聲笑語,真摯情感的初中高中時光。」 「感謝這幾年老師們的照顧,也感激同學們的陪伴,讓我有這麽美好的中學時光。」 「我在呢六年感受到中聖老師滿滿的愛意同關心。」 「感激老師們對我的肯定和關懷,讓我有動力向前。」 「遇到唔少好的老師,感謝佢哋俾機會我學習同成長。」 「衷心感謝老師教誨,使我沒有放棄我的學業,令我發奮圖强。」 「感激老師的包容和關愛,亦感謝同學們的陪伴成長。」 「很感謝每位老師的細心教導,同學之間的相互扶持。謝謝老師們在六年裡給我的鼓勵,和我傾談心事,讓我找到學習的動力,幫助我尋找到人生的方向,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。在中聖,我能感受到溫暖,中聖是一個很有愛的地方。」 「回眸過去在中聖的青蔥歲月,有成長、有磨練、有喜樂,而更加多的是人情味,也因此教會我如何去體恤身邊需要關懷照顧的人,培育了我擁有一顆憐恤的心……在中聖這個大家庭,我們都能互相彼此扶助,氣氛歡樂融洽,不會互相比較大家的學業成績……中聖是追夢的地方,亦是避風港。」 「難忘老師們的愛,同學們的好,始終讓我更愛中聖這個學校。」 細閱畢業同學的分享,感受到同學們對學校、老師那不捨與感恩之情溢於心懷。我的腦海裡全是孩子們在中聖這大家庭裡的歡聲笑語,以及他們在這裡走過的足印……老師的關懷、教導、扶持、不放棄的精神和對每位同學的愛;同學們彼此支持、幫助、陪伴一起成長,這就是中聖人、中聖情! 各位家長,就讓我們在這變化不定的環境裡繼續攜手竭力而行,讓孩子在這裡不單在知識上有所增長,也學會愛與被愛,肯定自己,努力迎向未來,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,在人生旅途裡處處留下佳美足跡。
|
|
![]() |
|
![]() |
|
![]() |
|
|
|
衝破局限,創造空間,迎向未來 疫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局限,社交受到阻隔,致使學校教育面對著嚴峻的挑戰。
可是,我為中聖書院有著一群處處為學生設想、甘願付出的老師及同工們而感恩不已!猶記得在全面停課之時,各位老師不但能隨即透過網上教學,讓學生繼續學習,還用心設計網上聯課活動,以求補足學生校園生活的需要。
就如聖誕節時,學校無法舉行現場的聯歡會,班主任便花盡心思,預早為學生送上禮物和祝福。其後在教育局局部復課指引下,老師甘願付上更多,用盡上、下午的回校比率,讓最多的同學回校實體上課;還有各個組別的同工也把握學生能回校的短暫時間,將大型的活動轉化為上課前後的幾十個小組活動等……老師們時刻費盡心思為學生創造學與教的空間,實在令我既感動又驕傲!
疫情何時受控?社會何時回復正軌?我們都未可預知。然而,我盼望我們的學生、家長與老師,一同把握現有的機遇,活好當下,培養出正向的人生態度、自主學習的能力,並抱持永不言棄的精神,奮力迎向未來生命中的種種挑戰。 中聖書院
|
|
![]() |
|
|
|
我在中聖書院的日子—「回首過去、努力當下與展望未來」
各位中六畢業生:
與大家相聚的時間只有匆匆半載,加上疫情下的停課,實在能見面的時間更短。然而,你們卻給我深刻的印象─每早8時10分59秒前,眾大男孩及女生搶閘衝關般湧進校門的壯觀景象;在校長室內與你們小組、個人的談未來說理想,你們眼中或有迷網,或有困惑,更有熱誠和盼望……凡這種種,都讓我回首過去。
我在中聖書院度過了人生的青蔥歲月。少年時候的我對現況常憤憤不平、帶著不滿,對未來更是一臉惘然。幸而當時遇上謙遜且能以身作則的劉兆瑛校長,溫柔而循循善誘的林銘棠班主任;伴著中聖書院基督教關愛的氛圍及眾多參與活動及比賽的機會,潛移默化下,讓我逐漸成長,對未來有了盼望,能勇敢的迎向挑戰。
如今,蒙上帝的恩典讓我重回母校擔任校長。我理解到年青人對自身處境的迷惘與不安,在你們身上我仿佛看到昔日的自己。在這時代裡,你們需要老師的陪伴、引導及愛護。感恩在中聖書院,我能與一群處處為學生設想,不辭勞苦的老師和同工並肩作戰。在社會不穩及疫情的挑戰下,仍時刻想方設法的為你們奉上我們的最好。
疫情何時受控?社會何時回復正軌?我們都未能預知。然而,我深信活好當下,就是為創造未來最好的預備。我盼望中聖學生在這種愛與誠的氛圍中茁壯成長,培養出正向的人生態度、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,並能逆流而上,抱持永不言棄的精神。
共勉之。
中聖書院 陳惠華校長 二零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
|
|
![]() |
|
![]() |
|
|
|
![]() |
|
滿載中聖恩情 灌溉孩子以誠自1976年開始,中聖書院四十多年來一直秉持著「愛望誠信 尊己立群」的育人宗旨,本著基督精神改變了許許多多年青人的生命,而我正是云云莘莘學子中的一員。
中聖老師珍視並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,珍惜天父給我們的孩子,奮力培育。近年來,學校著力培訓學生的成長思維,讓學生勇敢地迎接挑戰。師生們在「正向 翱翔 自主 閃亮」的目標下一起努力,讓學生得以發展潛能、發揮獨特的天賦,得以閃耀人前。
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(箴言22:6)上帝藉著中聖書院培育了我,豐盛燃亮了我,使我茁壯成長。今天我接任為中聖校長,也期盼能與老師、家長攜手合作,以愛以誠延續中聖書院導引孩童走向正確的道路的目標,讓每一個中聖人每當想起學校,都能打從心底裡透出暖意和力量,助他們正面積極地探索未來的道路,走出風景盎然,美不勝收的人生。
|
|
中聖書院 陳惠華校長 |
|
|